異位性皮膚炎
文/吳清源(高雄長庚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)
「醫師,我的女兒全身起大片疹子,每到晚上都癢到受不了。」
門診中來了媽媽帶著一名綁著兩根小辮子的清秀小女生,
她全身起大片皮疹,特別是在手腳彎曲處,到處可見抓痕,
甚至可以看到血痕,可想而知,癢得十分嚴重。
經過詳細診視及檢驗後,發現血液中IgE(過敏數值)高達三千多,
原來這位小朋友是一個標準的過敏兒,
身上長的便是異位性皮膚炎。
「醫生叔叔,什麼叫做異位性啊?
是不是它長在不該長的地方,所以叫它異位?」
真是大哉問,心中油然生起敬佩之心,現在小朋友真是厲害,
能提出我在大學時才提出的問題。
「異位性(atopy)這個名詞是在一九二五年Coca及Cooke所提議的,
它有四個標準:有容易罹患氣喘、過敏性鼻炎、濕疹的家族傾向;
對異種蛋白過敏;血清中IgE值高;血清中嗜酸性白血球增多。」
我深吸一口氣,把教科書上的內容背了一遍,
偷瞄了一下這小女孩,她眼中充滿似懂非懂,但又滿是敬佩的眼光,
還好沒漏氣。
接著我看了一下病歷,發現這位小女孩的過敏測試是對塵抅過敏,
這是台灣小朋友最常見的過敏原,再詳細一問,
原來家中最近改賣棉被,因為塵抅多躲在床墊、棉被等家具中,
在潮濕的環境中生長很快,難怪發作得這樣嚴重。
「醫生叔叔,為什麼我的關節會比較癢呢?」
這小女孩搖著兩根小辮子,一邊抓著癢一邊問,真是一個好學的小孩,
難怪學校教授說「病人是醫生最好的老師」,擺明是來考我的嗎!
「異位性皮膚炎在中醫學中稱為四彎風,
就是因為它比較喜歡出現在兩腿彎及兩肘彎,
中醫認為它是因為風邪跑進你的皮膚裡面,所以它會很癢喔!」
我趕快把中醫的聖經「醫宗金鑑」搬出來解說。
「家裡小朋友的床單被套要盡量換成防抅的。」
我趕快交代她的媽媽,因為異位性皮膚炎病程緩慢、容易復發,
所以日常衛教是十分重要的。
「飲食要避免辛辣刺激,多食蔬菜水果,避免敏感食物,
例如小朋友對牛奶過敏,就不要再喝牛奶了!
還有洗澡的時候,盡量避免用熱水燙洗及肥皂水洗,以免對皮膚太過刺激,
此外要保持心情愉快,避免太緊張勞累。」
回頭望向小女生,「回家要乖乖吃藥、擦藥喔!很快就會不癢了!」
我開了疏風清熱的內服藥及苦蔘為主的外用藥,
抬頭看了一眼這名好學的小女生走出診間的小小背影,
衷心希望她在台灣競爭這麼激烈的環境中,能永遠保持一顆赤子之心,
也願她早日能擺脫異位性皮膚炎的糾纏。
- Oct 27 Thu 2005 18:30
自由時報–健康醫療(10/25/2005)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